谈谈你对孔颜乐处的理解_对孔颜之乐的感想作文300字


孔子所好?颜子所乐?

参考文献:近日见到一些十分陌生的议论,对论语多有新的阐发和解释,但我看后难以苟同。现在我想重新提一下宋儒们的问题:颜子所乐在何处?看看有没有更令我意外的解释。

谈谈你对孔颜乐处的理解_对孔颜之乐的感想作文300字谈谈你对孔颜乐处的理解_对孔颜之乐的感想作文300字


谈谈你对孔颜乐处的理解_对孔颜之乐的感想作文300字


以下是网络的一段引文,不代表我的看法(我浅薄的看法还到不了这个层次),权当抛砖引玉吧,看看应者有几。

“孔颜乐处”命题,早由周敦颐提出,后来二程和朱熹等对此均多有发挥。那么,“孔颜乐处”乐在何处呢?一是德性之乐,即一种道德尊严感和满足感。二是知性之乐,即一种求知、求真的快乐。诸如“须是知得了,方能乐得”(《遗书》卷十八)、“思虑有得,中心悦豫”(《遗书》卷二)、“循理为乐,不循理为不乐”(《遗书》卷十八),无不是知性之乐。三是本体之乐,即把握并融入世界本原、本性的根本快乐和快乐,程子称之为“大快活”。此种快乐,也就是张横渠所称之“吾能乐天地之命”(《宋元学案》卷十七),程子“吟风弄月以归”的“吾与点也”(《遗书》卷三)之意。但又谓“若大至仁则天地为一身”(《遗书》二卷),“崇信明物,极其所止;涣然冰释,洞见道体”(《遗书·附录》卷一百一十七)。可见德性、知性、本体三乐的统一,才是“孔颜乐处”。

以上回答供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孔颜乐处”命题,早由周敦颐提出,后来二程和朱熹等对此均多有发挥。那么,“孔颜乐处”乐在何处呢?一是德性之乐,即一种道德尊严感和满足感。二是知性之乐,即一种求知、求真的快乐.

孔子颜回生于乱世,却处处自得其乐,谈谈你对孔颜乐处的理解,所乐是何,所乐为何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句话说的是孔子的学生颜回,该话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雍也篇》。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扩展资料:

“仁”是孔子一生身体力行追求的目标,也是他循循教导去实践的理想境界。在众多中,孔子认为,颜回在实践“仁”的道德精神方面,做得。具体体现在“安贫”上,吃简单的饭食,喝凉水,住简陋房屋,却没有一句怨苦之言。

但仅仅安于这种生活是不够的,颜回真正可贵的,还在于不因为条件恶劣而改变自己刻苦学习、实践“仁”的乐趣。所以,孔子把他视作实践道德精神的榜样。后来,人们把孔子和颜回这种重视物质享受之外的精神生活的精神,称为“孔颜乐处”。

宋代思想家对“孔颜乐处”推崇备至,视为道德修养的崇高

孔颜乐处

《论语·述而》载:"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着粗粮,饮着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也充满乐趣。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于我好像浮云那样转瞬即逝而无足轻重。)

又载:"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发愤学习和教学,是快乐,自觉年轻多了,忘了自己渐渐地老了。

《论语·雍也》载:"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对学生颜回的赞扬,说颜回用非常简陋的竹器吃饭,用瓢饮水,住在陋巷,别人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乐观态度。也就是说,对于孔子、颜回这样品德高尚的人来说,快乐不在于物质享受,而在于精神情的追求。

孔颜乐处是儒学关于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的命题,汉、宋以来的儒学都把它奉为的人格理想与道德境界. "孔颜乐处"简单来说,是指儒家知识分子那种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处世态度与人生境界。

何谓孔颜乐处

更新1:

很多谢francis的回答.现今功利挂帅的

巳很难想及人生意义的问题. 说回孔颜乐处之乐

是否体会到人与天地之相往来.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这种张自我大而化之

与天地齐一呢?

孔颜乐处是宋明理学的一个命题。 他们要寻找孔子颜回之乐。 所乐何事? 而较先提出的是周濂溪。 《论语》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第六》)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第七》) (曾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先进第十一》) 对条,孔子的本意乃是赞赏颜回不为困境所迫,保持自己的高洁的守品质。 第二条的意思也是说,和不义而得的富贵相比,而有节的生活自有其乐趣。这正是所谓“不怨天,不尤人”的坚定的生活态度。 第三条的本意不大容易明确,但没有道德教条的意味应当是肯定的。 可知在孔子时代,“乐”仅仅是就事论事。 程颐说:“须知义理之悦我心,犹刍豢之悦我口。玩理以养心,如此。盖人有小称意事,犹喜悦,有沦肌浃体,如春和意思,何况义理。 朱子也认为:“若夫圣贤存养之熟,人欲顿消,天理方行,其心淡然虚明,若明镜止水。然则我之与万物,自然相照映,所以能见其有春意。 陈白沙的思想上承周敦颐、程颢、邵雍,而与程颐、朱熹不同。 “真乐”是他的理论和生活实践的追求。 所谓真乐就是与道合一的体验。 是一种建立在“自然之道”基础上的精神的适意与安详。 与此相比,天地间再也没有什么值得放在心上。 而圣贤相传的正是这一点:“仲尼、颜子之乐,此心也;周子、程子,此心 也,吾子亦此心也。得其心,乐不远矣。” 节录及参考自: 人文哲学会网页arts 从“孔颜乐处”到自适任情 ——陈白沙对理学重要命题的超越 ()雍繁星(南开大学中文系博士生) 2010-05-15 22:17:36 补充: sameul_li 朋友,你慨叹现今功利挂帅的,巳很难想及人生意义的问题。 我认为许多人只是不得其门而入矣。 至于说到孔颜乐处之乐,是否体会到人与天地之相往来,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 种张自我大而化之,与天地齐一这一疑问上? 我会这么说,子非鱼,焉之鱼之乐。而宋明理学家中,陈白沙的确比程頣和朱熹都高明。 2010-05-15 22:19:37 补充: 更正 – 焉知鱼之乐 2010-05-15 23:06:09 补充: 我不是 Francis

我是 wwpoon.francis

不知如何 yahoo 知识+ 给我改了名称,已 send e-mail 跟进中。

寻孔颜乐处拓万古心胸什么意思

1、孔颜所乐之处就是在艰难条件下,为了追求理想而达到的乐观主义境界。这种乐的境界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的体现。

2、开拓万古心胸,心胸很宽广的意思,用包容万古来形容。

新奥特曼里有许多融合奥特曼,那战斗力强的是哪个?奈克瑟斯吗?
上一篇
王者荣耀连胜怎么防止连跪 王者荣耀连胜
下一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36084111@qq.com ,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