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莺与玫瑰隐喻,夜莺与玫瑰巨人的花园寓意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怡怡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夜莺与玫瑰隐喻 夜莺与玫瑰巨人的花园寓意
夜莺与玫瑰隐喻 夜莺与玫瑰巨人的花园寓意
1、作为19世纪英国唯美主义运动主将,王尔德更因其为数不多的童话作品闻名于读者。
2、《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等文辞优美、情感真挚的篇目位列各儿童故事选集,塑造出善良美丽却拥有悲伤结局的快乐王子、为爱用荆棘刺穿胸膛的夜莺等深入人心的形象,陪伴了大部分阅读者的童年。
3、然而,王尔德的童话创作仅是其文学生涯的冰山一角,从王尔德童话窥探其唯美主义主张,可深入了解19世纪英国时代特点与同时期文学特征。
4、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1854年出生于英国统治下爱尔兰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生活优渥并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其文学作品涉及童话、诗歌、、戏剧、论文等多个领域,并以唯美主义理论贯穿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5、王尔德一生共写了9篇童话,集于1888年的《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和18年的《石榴之家》,篇目分别为《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了不起的火箭》),《石榴之家》(《年轻的国王》、《西班牙公主的生日》、《渔人和他的灵魂》、《星孩》)。
6、9篇童话虽多有王子公主、美人鱼等传统童话题材,但细究内容不难发现,王尔德童话有极其独特的表现手法与隐喻,展现出超越童话之外的内涵。
7、纵观西方文学发展历史,尽管持续时间很短,唯美主义文学思潮却拥有连接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重要桥梁作用,推进了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的过渡发展。
8、唯美主义发源地在法国,艺术纲领即“为艺术而艺术”,强调“反功利的美”在文艺作品中的地位。
9、18年,法国哲学家库辛在《美学和宗教问题》里首次使用此主张,后经戈蒂叶、波德莱尔等人完善推进,并由英国唯美主义者们进行本土化。
10、王尔德就是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唯美主义文艺理论,且使之付诸生活与文学创作方面的实践,为同时代产生较大影响。
11、因其较系统的唯美主义理论、文学创作以及生活中极为个性的唯美作风,在某种意义上,王尔德已经被贴上了“唯美主义的符号”的标签,他的唯美主义观点主要内容有四:一是形式是艺术的法则,文学创作应注重形式的美,而非注重感情;二是“生活模仿艺术论”,王尔德认为生活模仿艺术,生活事实上是镜子,艺术却是现实,把艺术提升至一个极高的地位;三是无法超越道德的超道德性,王尔德在《自序》中写道,“书无所谓道德的或不道德的,书有写得好的或写得糟的,仅此而已。
12、”即文学除了审美功能外,无需有标准的道德规范;四是文学作品具有的个性,此个性有别于浪漫主义人性之个性,是于作者之外作品的个性,因此,批评家在批评文学作品时,无需自我纯客观批判,应加入批评家自己的思想。
13、以上观点决定了王尔德文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大量使用矛盾语、夸张、比喻、反讽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呈现出精心雕饰的超现实的美。
14、 观至王尔德童话作品,亦可看出其中华美的文学辞藻、缺失道德评价的人物形象、难以确定的情感判定等特点,展现出极具王尔德个人特色的童话风格。
本文到这结束,希望上面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