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电场强度公式是什么?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强度是E=4πkσ/s。
电容的电场公式 电容中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
电容的电场公式 电容中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
根据高斯定理,得E=σ/εs,又因为k=1/4πε,即得E=4πkσ/s。只要你把高斯定理给理解了很容易就能推出来了。
公式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是随两板的相对面积和两板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并且与两板间的电介质有关。
那么,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与两板的相对面积和板间距离,以及两板间的电介质有何关系呢?实验证明,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量是与两板的相对面积S成正比;与两板间的距离d成反比;与两板间电介质的介电常数ε成正比的。
把这种关系写成等式。即C=ε-εS/d=εS/4πkd式中的ε是比例常数,它在数值上等于两板间是真空对,两个单位面积的平行金属板相距一个单位距离时,这个电容器的电容量。它的具体数值是随选用的单位不同而不同的。
当相对面积的单位用m,距离的单位用m,电容量的单位用法拉时,则ε=1/4πk=8.85×10法拉/米,ε又叫做介电常数。式中ε是平行板间的电介质的介电常数,又叫做相对介电常数。
电容公式是什么?
C=Q/U
平板电容器由两个彼此靠得很近的平行极板(设为A和B)所组成,两极板的面积均为S,设两极板分别带有+Q,-Q的电荷,于是每块极板的电荷密度为σ=Q/S
略去极板的边缘效应,板间的电场看成是均匀电场,高斯定理得两板间场强为E=σ/ε.=Q/ε.
再由U=∫AB E dl =Ed=Qd/ε.再根据C=Q/U
得出C=ε.S/d既平板电容公式也就是C=S/4πkd
注:ε.=1/4πk 是真空电容率
i=C/dt
C=εs/d=επRR/d
V=Ed
/dt=dE/dtd
所以i=(επRR/d)(dE/dtd)=επRRdE/dt
扩展资料
在单位制中,电容的单位名称是法[拉],符号为F,实际上1F是非常大的,常用微法、皮法等较小的单位。1F=1C/V
在电压相同的条件下,电容C越大,所储存的的电量越多,这说明电容是反应电容器存储电荷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电容的公式是什么
电容的通用公式为:C=Q/U,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为:板间电场强度E=U/d,电容器电容决定公式为:C=εS/4πkd,电容器通常简称其容纳电荷的本领为电容,用字母C表示。
电容器,顾名思义,是装电的容器,是一种容纳电荷的器件。电容器是电子设备中大量使用的电子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电路中的隔直通交、耦合、旁路、滤波、调谐回路、能量转换、控制等方面。
电容的公式是什么?
电容的通用公式:C=Q/U。
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 。
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Q^2)/2C。
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关于电场的各个公式
力部分:真空中的点电荷F=kq1q2/r^2,
E=kq/r^2(q为场原电荷)
场强定义E=F/q,
匀强电场中E=U/d(场强和电势的关系)
能量部分:电势定义φ=Ep/q=Up-U0
电势能定义Ep=φq=Wa0
电势Uab=φa-φb
电势性质Uac=Uab+Ubc
电场力做功W=Eqd(匀强电场中)
Wab=Epa-Epb(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关系)
Wab=Uabq(适用于任何电场)
W=UIt(电路中)
电容:定义C=Q/U
决定式C=εs/4kπd(平行板电容器)
当电荷量一定(开关断开时)E=4kπQ/εs,(电荷量不变,E和电极板间的距离无关)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加速电场为U1,偏转电场为U2
qU1=1/2mv^2,
U2/dq=ma
l=vt,y=1/2at^2
得侧位移y=U2l^2/2U1d(一束粒子比和不同,但经过同一加速和偏转电厂后,侧位移相同)
vy=at
tanA=vy/v
偏转角tanA=U2l/2U1d(一束比和不同的粒子经同一加速和偏转点场后不发生分离)
电容的公式是什么啊?
电容的通用公式:C=Q/U。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即:C=Q/U。
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 。
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 k则是静电力常量。 而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在单位制里,电容的单位是法拉,简称法,符号是F,由于法拉这个单位太大,所以常用的电容单位有毫法(mF)、微法(μF)、纳法(nF)和皮法(pF)等,换算关系是:
1法拉(F)= 10^3毫法(mF)=10^6微法(μF)=10^9纳法(nF)=10^12皮法(pF)=10^15fF。
电容与电池容量的关系:1伏安时=1瓦时=3600焦耳,W=0.5CUU。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场力公式如何推导
单块极板产生的电场:E=σ/2εo=q/(2εoS)
所以一块极板上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为:F=qE=q^2/(2εoS)
E是正极板电荷+q和负极板电荷-q共同作用的结果。
E=u/d=q/cd=q/εS
相当于,正极板电荷贡献了E/2,负极板电荷贡献了E/2;
对于相互作用力,可以看作是负极板电荷q,处于正极板电荷q产生的电场E/2中
于是F=(E/2)q=(q^2)/2εS
扩展资料;
根据电容器在放电过程中电场力对电荷的做功来计算带电量为Q、电压为U的电容器的能量。
设在放电过程中某时刻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量为q。以C表示电容,则这时两板间的电压为u=q/C。
除了储存电量外 ,电容器在电工和电子线路中起着很大作用。交流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控制,发射机中震荡电流的产生,接收器中的调谐,整流电路中的滤波,电子线路中的时间延迟等都要用到电容器。
参考资料来源:
电容计算公式,有哪些常用公式?
电容的通用公式:C=Q/U 平行板电容器专用公式:板间电场强度E=U/d
电容器电容决定式 C=εS/4πkd
1、一个电容器,如果带1库的电量时两级间的电势是1伏,这个电容器的电容就是1法,即:C=Q/U 2、但电容的大小不是由Q(带电量)或U(电压)决定的,即:C=εS/4πkd 。其中,ε是一个常数,S为电容极板的正对面积,d为电容极板的距离, k则是静电力常量。 而常见的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εS/d.(ε为极板间介质的介电常数,S为极板面积,d为极板间的距离。)
3、电容器的电势能计算公式:E=CU^2/2=QU/2 4、多电容器并联计算公式:C=C1+C2+C3+…+Cn 多电容器串联计算公式:1/C=1/C1+1/C2+…+1/Cn
5、电容器对于频率高的交流电的阻碍作用就减小,即容抗小,反之电容器对频率低的交流电产生的容抗大;对于同一频率的交流电电.电容器的容量越大,容抗就越小,容量越小,容抗就越大
6、串联分压比:电容越大分的电压越小 并联分流比:电容越大通过电流越大
7、当t= RC时,电容电压=0.63E; 当t= 2RC时,电容电压=0.86E; 当t= 3RC时,电容电压=0.95E; 当t= 4RC时,电容电压=0.98E; 当t= 5RC时,电容电压=0.99E;T单位S R单位欧姆 C单位F 8、T时刻电压:Vt=V0+(V1-V0)[1-exp(-t/RC)]